軟化水除了廣泛應用在飲用、浴室、廚房、洗衣等生活用水,和酒店、學校、寫字樓、公寓、餐飲等商業用水的處理,還可用于鍋爐、交換器、蒸發冷凝器、空調、直燃機等系統的補給水的軟化。
那什么是軟化水,和除鹽水、純水有什么區別?以及其處理工藝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關于軟化水的知識點,建議收藏~
硬度
硬度,是用來表示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的指標。
硬度1度相當于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于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于17度的稱為硬水。
軟水
軟水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或是經軟化處理過的硬水。
天然軟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淡水湖)水。
軟化水處理
軟化水處理,是通過物理或化學等方法,將水中易產生水垢的硫酸鹽類和氯化物的成分與結構改變,使其在水的加熱及蒸發過程中不易產生水垢成分,可使水中永久性硬度降低而被軟化。
水在軟化的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鹽量不變。
原水
原水,是未經過處理的水。對于進入水處理工序前的水也被稱為水處理的原水例如由水源送入澄清池處理的水。
除鹽水
除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于水中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
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S/cm,電阻率(25℃)(0.1~1.0)×106Ω·cm ,含鹽量為1~5mg/L。
純水
純水,是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如SiO2、CO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
其電導率一般為:1.0~0.1S/cm,電導率(1.01.0~10.0)×106Ω·cm 。含鹽量為 <1mg/L。
超純水
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
其電導率一般為0.1~0.055S/cm,電阻率(25℃)﹥10×106Ω·cm ,含鹽量﹤0.1 mg/L。
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S/cm,電阻率(25℃)為18.3×106Ω·cm。
水垢形成的原因
水中含有鈣、鎂鹽等無機鹽類物質,這些鹽在常溫下的水中肉眼無法發現,當水被加熱時,鈣、鎂鹽以碳酸鹽形成沉淀出來,附著在容器上形成水垢。
軟化水處理工藝
軟化水處理的工藝主要有加藥法、石灰法、電磁法、膜分離法和離子交換法。
加藥法
向水中加入專用的阻垢劑,可以改變鈣鎂離子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的特性,從而使水垢不能析出、沉積。
特點是一次性投入較少,適應性廣。
適用范圍:由于加入了化學物質,所以水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一般情況下不能應用于飲用、食品加工、工業生產等方面。在民用領域中也很少應用。
石灰法
顧名思義就是向水中加入石灰。
特點是只能將硬度降到一定的范圍。
適用范圍:適用范圍大流量的高硬水。
電磁法
采用在水中加上一定的電場或磁場來改變離子的特性,從而改變碳酸鈣(碳酸鎂)沉積的速度及沉積時的物理特性來阻止硬水垢的形成。
特點是設備投資小,安裝方便,運行費用低。
但是效果不夠穩定性,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而且由于主要功能僅是影響一定范圍內的水垢的物理性能,所以處理后的水的使用時間、距離都有一定局限。
適用范圍:多用于商業(如中央空調等)循環冷卻水的處理,不能應用于工業生產及鍋爐補給水的處理。
膜分離法
通過納濾膜(NF)或反滲透膜(RO)均攔截水中的鈣鎂離子,降低水的硬度。
特點效果:效果明顯而穩定,處理后的水適用范圍廣。對進水壓力有較高要求,設備投資、運行成本都較高。
適用范圍:一般較少用于專門的軟化處理。
離子交換法
采用特定的陽離子交換樹脂,以鈉離子將水中的鈣鎂離子置換出來,鈉鹽的溶解度高,可以避免隨溫度的升高而生成水垢。
特點:效果穩定準確,工藝成熟?梢詫⒂捕冉抵0。
使用范圍:餐飲、食品、化工、醫藥等領域、空調、工業循環水等應用中。
離子交換法是目前常用的軟化水工藝。
離子交換軟化水的工藝原理
將原水通過鈉型陽離子交換樹脂,使水中的硬度成分Ca2+、Mg2+與樹脂中的Na+相交換,從而吸附水中的Ca2+、Mg2+,使水得到軟化。
隨著樹脂內Ca2+、Mg2+的增加,樹脂去除Ca2+、Mg2+的效能逐漸降低,所以當樹脂吸收一定量的鈣鎂離子之后,就必須進行再生,再生過程就是用鹽箱中的食鹽水沖洗樹脂層,把樹脂上的硬度離子在置換出來,隨再生廢液排出罐外,樹脂就又恢復了軟化交換功能。
無鹽軟化
無鹽軟化,是可以代替陽離子交換樹脂做軟化的一種工藝,不需要鹽洗就能達到防垢除垢的效果。
特點是無反洗、無再生、不改變PH值、不產生廢水、“0”運行費用、 TDS(溶解固體總量)不變、接觸時間短。
注:“0”運行費用,水動力系統產生的電費等情況除外。
無鹽軟化工藝特征
鈣和鎂的碳酸氫鹽進入無鹽軟水后被轉化為碳酸鹽亞微米晶體,亞微米晶體(CaCO3 Mg(OH)2)呈電中性(表面無強烈的化學鍵的結合)懸浮于水中,不會附著在容器表面,不會再次形成水垢。
軟化水除了廣泛應用在飲用、浴室、廚房、洗衣等生活用水,和酒店、學校、寫字樓、公寓、餐飲等商業用水的處理,還可用于鍋爐、交換器、蒸發冷凝器、空調、直燃機等系統的補給水的軟化。
那什么是軟化水,和除鹽水、純水有什么區別?以及其處理工藝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關于軟化水的知識點,建議收藏~
硬度
硬度,是用來表示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的指標。
硬度1度相當于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于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于17度的稱為硬水。
軟水
軟水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或是經軟化處理過的硬水。
天然軟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淡水湖)水。
軟化水處理
軟化水處理,是通過物理或化學等方法,將水中易產生水垢的硫酸鹽類和氯化物的成分與結構改變,使其在水的加熱及蒸發過程中不易產生水垢成分,可使水中永久性硬度降低而被軟化。
水在軟化的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鹽量不變。
原水
原水,是未經過處理的水。對于進入水處理工序前的水也被稱為水處理的原水。
例如由水源送入澄清池處理的水。
除鹽水
除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于水中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
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S/cm,電阻率(25℃)(0.1~1.0)×106Ω·cm ,含鹽量為1~5mg/L。
純水
純水,是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如SiO2、CO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
其電導率一般為:1.0~0.1S/cm,電導率(1.01.0~10.0)×106Ω·cm 。含鹽量為 <1mg/L。
超純水
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
其電導率一般為0.1~0.055S/cm,電阻率(25℃)﹥10×106Ω·cm ,含鹽量﹤0.1 mg/L。
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S/cm,電阻率(25℃)為18.3×106Ω·cm。
水垢形成的原因
水中含有鈣、鎂鹽等無機鹽類物質,這些鹽在常溫下的水中肉眼無法發現,當水被加熱時,鈣、鎂鹽以碳酸鹽形成沉淀出來,附著在容器上形成水垢。
軟化水處理工藝
軟化水處理的工藝主要有加藥法、石灰法、電磁法、膜分離法和離子交換法。
加藥法
向水中加入專用的阻垢劑,可以改變鈣鎂離子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的特性,從而使水垢不能析出、沉積。
特點是一次性投入較少,適應性廣。
適用范圍:由于加入了化學物質,所以水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一般情況下不能應用于飲用、食品加工、工業生產等方面。在民用領域中也很少應用。
石灰法
顧名思義就是向水中加入石灰。
特點是只能將硬度降到一定的范圍。
適用范圍:適用范圍大流量的高硬水。
電磁法
采用在水中加上一定的電場或磁場來改變離子的特性,從而改變碳酸鈣(碳酸鎂)沉積的速度及沉積時的物理特性來阻止硬水垢的形成。
特點是設備投資小,安裝方便,運行費用低。
但是效果不夠穩定性,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而且由于主要功能僅是影響一定范圍內的水垢的物理性能,所以處理后的水的使用時間、距離都有一定局限。
適用范圍:多用于商業(如中央空調等)循環冷卻水的處理,不能應用于工業生產及鍋爐補給水的處理。
膜分離法
通過納濾膜(NF)或反滲透膜(RO)均攔截水中的鈣鎂離子,降低水的硬度。
特點效果:效果明顯而穩定,處理后的水適用范圍廣。對進水壓力有較高要求,設備投資、運行成本都較高。
適用范圍:一般較少用于專門的軟化處理。
離子交換法
采用特定的陽離子交換樹脂,以鈉離子將水中的鈣鎂離子置換出來,鈉鹽的溶解度高,可以避免隨溫度的升高而生成水垢。
特點:效果穩定準確,工藝成熟?梢詫⒂捕冉抵0。
使用范圍:餐飲、食品、化工、醫藥等領域、空調、工業循環水等應用中。
離子交換法是目前常用的軟化水工藝。
離子交換軟化水的工藝原理
將原水通過鈉型陽離子交換樹脂,使水中的硬度成分Ca2+、Mg2+與樹脂中的Na+相交換,從而吸附水中的Ca2+、Mg2+,使水得到軟化。
隨著樹脂內Ca2+、Mg2+的增加,樹脂去除Ca2+、Mg2+的效能逐漸降低,所以當樹脂吸收一定量的鈣鎂離子之后,就必須進行再生,再生過程就是用鹽箱中的食鹽水沖洗樹脂層,把樹脂上的硬度離子在置換出來,隨再生廢液排出罐外,樹脂就又恢復了軟化交換功能。
無鹽軟化
無鹽軟化,是可以代替陽離子交換樹脂做軟化的一種工藝,不需要鹽洗就能達到防垢除垢的效果。
特點是無反洗、無再生、不改變PH值、不產生廢水、“0”運行費用、 TDS(溶解固體總量)不變、接觸時間短。
注:“0”運行費用,水動力系統產生的電費等情況除外。
無鹽軟化工藝特征
鈣和鎂的碳酸氫鹽進入無鹽軟水后被轉化為碳酸鹽亞微米晶體,亞微米晶體(CaCO3 Mg(OH)2)呈電中性(表面無強烈的化學鍵的結合)懸浮于水中,不會附著在容器表面,不會再次形成水垢。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any13367128839」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any13367128839/article/details/130145437